工业吸尘器检查
1.检查软管集尘袋:集尘袋接口处或集尘袋的微孔可能被堵塞.这时应拆开工业吸尘器,抖落软管内的尘土,清理吸嘴或集尘袋吸口处的堵塞物,或者更换集尘袋
2.看滤尘袋是否沾满了灰尘:过滤器有一绒布制的滤尘袋易沾灰尘和发生阻塞,此时只要抖动摇灰架,将绒布袋上的灰尘抖落即可.
3.看工业吸尘器顶盖与中壳之间的密封严不严:顶盖与中壳不应有裂缝,螺丝应该拧紧.
4.看电机与工业吸尘器之间密封严不严:电机周围的螺丝与垫片,发现松动应将其拧紧,垫片缺损应及时更换.
5.检查起尘的转刷:看刷毛是否已磨损,若刷毛已磨损,电机虽然转动,转刷却不能起尘,因而吸力很弱.这时,将转刷拆卸下来,调整转刷组件的位置,使
转刷刷毛与地面贴紧,转动能充分起尘.如磨损严重,可更换新毛刷.
6.看风扇叶有没有固定紧:当风扇叶在电机轴上滑动时,也影响吸尘效果,应将风扇叶的定位螺丝拧紧.
在我国,由可燃性粉尘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多次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2014年就已经发生过5起重大粉尘爆炸事故。而几乎每次重大事故发生,都会进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都要处分一批主要责任者,但是为什么事故还屡屡发生呢?
粉尘是引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隐患,对此,国家早就制定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2012年,**安委会曾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其实,企业只要在日常经营中做好除尘防爆措施,就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1、防止可燃性粉尘泄露
日常做好对处理粉料的设备或场所的密闭性工作,防止粉尘泄漏并且保证粉尘不到处飞扬,尤其是易于产生粉尘的设备,要做好隔离设置(如放到单独的房间,并设专门的保护罩和局部排风罩或考虑吸尘装置)。
2、加强管理,消除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对于易产生粉尘车间,一刻也马虎不得。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防止设备内的摩擦撞击火花;重点部位禁止接打手机,消除设备静电,防止产生电火花和静电火花;做好区域内粉尘清扫,防止粉尘的阴燃和自燃。当然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有多种,必须根据操作环境可能出现的点火源种类进行针对性预防,例如,淀粉、面粉的加工车间电器全部使用防爆电器,线路统一进行穿管保护,防止因电器或配电线路连接处产生火花从而引起粉尘爆炸。
3、做好设备中粉尘爆炸防护措施
有时候,企业负责人很容易把粉尘治理的注意力放到作业中产生并散落在设备外部的粉尘上面,而忽略了设备内部存留的粉尘。对于设备内较易形成粉尘、气体爆炸混合物的,在设备中充入惰性气体降低系统中的氧含量,是目前防止设备爆炸的一可靠方法。例如,磨煤机磨煤阶段,由于煤粉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煤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全程监测、控制煤粉的温度和粉尘中的氧含量,在开、停机时进行充氮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转。
现实中,很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内容很丰富,但只是搁在桌上、贴在墙上;在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没有适当地装置通风、除尘设备;不能为员工配备完善的防护设备,职工中患尘肺病的很多;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认真检查,对**部门的检查是应付敷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象量多面广,面临检查不认真、不彻底的情况;或者搞专项整治行动,或者搞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运动化,没能形成常态;遇到事故发生,对于责任人的处罚很轻:对企业经营者处以罚款、追究刑事责任,而对官员的处罚往往是记过、警告、免职等。
当前还有很多企业对工厂环境、工人的职业病风险漠不关心,只要不发生突发事故,就会被认为是安全的。痛定思痛,监管部门的反思也不能只是停留于爆炸,而要真正关注那些平时看似危害不大的粉尘,督促工厂改善环境。
其实,国内并不缺乏从事工业厂房粉尘治理的公司,拥有工业厂房空气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基地。此外,还研发了专业防爆的除尘系统,具有温度监测、压力监测、泄爆、抑爆、隔爆等功能,除尘器本体耐压能力强、符合压力容器设计标准,使用了防静电、高耐磨的过滤材料,能高效、安全地清除车间粉尘。